偶尔碰到辨识不清的单词,他笔尖一顿,尹朝朝便立即探头过去解释。
少年写一行念一行,念一行背一行,那专注的神态尹朝朝只觉得似曾相识,在脑海中稍稍回想一番,可不就是和维修家电时一模一样嘛。
欣慰、惊诧、好奇心快要爆炸,尹朝朝终于忍不住问:“姜周易,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怎么突然间就变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样子了呢?”
她总是有奇奇怪怪的脑洞时刻:“难不成我昨天晚上睡觉跌进了时空隧道,在那里停留了好多天,一觉醒来以后看似是第二天,但其实我中间错过了很多重要时刻,譬如你痛定思痛决心做好功课?”
少年奋笔疾书的动作放缓,视线从本子上移开落到尹朝朝脸上,有些好笑地问她:“尹朝朝,你听听你自己说的是人话吗?是外星语吧!”
尹朝朝不以为意:“那不然嘞,你怎么解释?”
头顶的风扇吱吱嘎嘎地转动着,周围是窸窸窣窣的翻书声。
姜周易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笑着说:“为了让你不后悔没有转学这件事,我得成为更好的人才行。”
少年轻描淡写的语气中揣着一颗决心。
心里想着:“我一直都不要求自己必须要成为优秀的人,我觉得平庸一点也无所谓,但就是得知你要转学的时候,我心里是害怕你要走的,我知道这有点小题大做,毕竟一中和二中就在一座城市里而已。但在那一瞬我想到了高考,到那时我如果再对你说‘留在我身边’就是自私的行为了吧。所以啊,我要开始努力才行。”
他顿了顿,一本正经地说:“尹朝朝,我想要好好学习了,你帮帮我吧。”
“好啊!”尹朝朝轻轻地说,眼睛里不断有笑意跑出来,海誓山盟一般的语气,“是你说要好好学习的,说话要算数。”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二人学习小组自此成立。
学渣少年的翻身仗不好打。
尹朝朝认真琢磨了一个晚上,辅导方案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最后浓缩出一套“学习风暴计划”。
内容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每天利用晚自习的两个小时做辅导,辅导的内容围绕当天各科老师讲的知识点展开,易错的、高频的、送分的,第一时间查漏补缺。
第二天在班里碰面,尹朝朝第一时间就把想法和对方说了。
她是真的希望她的小少年能够把成绩提升上来,那种雀跃又殷切的眼神在姜周易看来就像黑夜的火炬一样,轻而易举地将他的斗志点燃。
于是,他毫不迟疑地点头:“好。”
两人一拍即合。
姜周易脑子聪慧,从前一门心思想赚钱,有意疏于学业,如今对学习上起心来,很多问题“一点就通”。
“学习风暴计划”执行了两三个月,他的成绩进步飞快,排名更是稳坐火箭一般上蹿,不但摆脱了班里倒数第一的“头衔”,还顺利步入年级排名中上游。
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直接冲进年级前五十名,在十六班内一鸣惊人。
成绩单下达那天,可把刘仲高兴坏了。
语文课临下课十分钟时,他忽然说要把时间交给姜周易,请对方上讲台跟同学们分享一下提高成绩的秘诀。
突如其来的发言邀约像极了六月说降就降的暴雨。
尹朝朝听得头皮一麻,这种场合怎么和“逢年过节当亲戚围坐在一桌时自己被长辈点名说祝酒词”一样尴尬呢?
不只是她,在座的同学都开始面面相觑,心底不约而同地猜测班长大人会做何反应。
姜周易只是怔了一下,便毫不忸怩地走上讲台:“既然班主任给了我这十分钟,我总不好意思拒绝是吧。说到提升成绩的秘诀,我认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除了静下心来按部就班地学习,没什么好办法。当然啦,学渣班长忽然逆袭这件事是挺让大家惊讶又好奇的,我呢,也总结不出什么金科玉律来,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没有问题也可以随便聊聊各个科目是怎么学的,你们班长被请到讲台上一次也不容易,大家都给点面子。”
几句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一下子就将气氛活跃起来。
有人盯着成绩单上姜周易那栏看了两眼,被“数学”那栏的数字惊到:“班长,你能跟我们说说数学是怎么提升的吗?130分哇!太厉害了吧!”
姜周易入学之初摸底考的数学成绩是十八分,单科排名全校倒数第一,刘仲有好几次在气头上就喊他“姜十八”,这事大家都记得。
姜周易认真琢磨了一下,条理清晰地说:“数学的话,我是分三步来的——第一步背公式记例题;第二步买套练习册将里面所有的题目吃透,一遍不行做两遍,两遍不行做三遍,这时候不要着急刷题,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盲点、易错点在哪里;第三步刷题环节,不要盲目去刷题,要有侧重点地去攻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每攻克掉一个难点时先别高兴,要试试自己会不会举一反三。三步都完成得差不多以后,就要去锻炼自己了解出题人意图的能力,扫一眼题目知道哪里打了马虎眼或者哪里是解题关键,这一点我还在摸索当中。”
第二个提问的是曲乾:“老大,政、史、地呢?救救孩子吧,背不下来啊!”
文综那三科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不像数学有一定技巧可言。
在曲乾看来,自家老大能在短时间内把分数从一百四五提升到二百一,只有两种可能——
其一是玄学上说的逆天改命,其二则是这人一直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