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惟一边催着纪宣离开,一面恋恋不舍地看着二毛,一步三顾。
纪宣见嘉惟如此情状,忍不住发笑:“今日与二位同窗甚是投缘,以后不免前来叨扰,饮茶畅谈,还请二位兄不要拒我二人与十斋门外。”
“对对对,殊成所言我亦如此。”嘉惟喜上眉梢,暗自决心,下次定要摸到二毛!
“那是自然。”闻竹看向纪宣,“待玉璧修好,便为殊成送去。”
“对了修之,”纪宣刚要出门,忽有些踌躇,转身向闻竹,“方才你说的那本讲云的古籍……叫什么名字?”
闻竹笑意僵在脸上。
不过是她随口编的,这所谓古籍,本就不存在。
她有些心虚:“啊,殊成兄,年岁久远,一时倒有些淡忘了……待我回去好生想想。”
几人揖过,便是道别。
二人走后,屋内只剩她和董生。
董生多问了几句卫赐母亲的事,二人俱是唏嘘。
“小卫平日是个温吞乐天的性子,但事关家人……修之平日多开解他,有什么事,尽管告诉我。”
闻竹叹道;“我与阿赐同舍,朋友之间,理当如此。”
送走董生和二毛。狭窄的斋舍复归于寂静。闻竹坐回到书案前,重新琢磨起这几块碎玉来。一边思索在何处下孔,一面在木盒里摸出所需的物什,待心中逐渐有了盘算时,却少了一件必需的器具。
思索片刻,太学之内,也只有他能帮上忙了。
闻竹也不耽搁,包起碎玉便向崇化堂去。
……………………
崇化堂居于太学正中,既是官家御幸太学时的听讲集会之地,又为太学诸学官学官办理公务并值夜之所。
闻竹脚步轻快,自崇化堂后门而入,悄无声息地来到东庑一间屋舍门前,正是太学学正林彻的办公之所。
门未落锁,见四下无人,闻竹推门便进。甫一进门,一股浓重的酒气直袭面门。
闻竹皱起眉头。
屋内摆有一老旧藤椅,上面窝着一酣睡的中年男子。男子许是宿醉,衣衫褶皱,发髻凌乱,胡子拉碴,眼下发青,将近不惑的年岁,瞧着比同龄人苍老许多,不像是太学学官,倒像街头酒鬼。两只瘦骨伶仃的手自袖中伸出,一只无力地垂在藤椅旁,另一只伸到旁边的小几上,还虚握着一只酒瓶。
闻竹本想如往常直接将他摇醒,方欲动时又收了手。
她本是寿尽之人,如今得了机缘重活一世,却不知是否会在意想不到之时戛然而止。思及此处,闻竹心中愀然,只静静拉了墩子坐下,静默无言。
约莫过了半刻,林彻悠悠醒转,睁眼发现屋中多了一个活人,几乎要从藤椅中跳起。
“你发的什么癫?”林学正以手抚膺,“进来也不说声,吓死我你就安心了?”
闻竹听了也不恼:“学生思虑不周,惊扰先生。”说完便一揖。
林彻的眼睛瞪得更大,心道闻家丫头何时对他如此恭敬了?若在往日,他说一句,闻竹有十句回嘴。如此反常,定是疯了。
“行了,这又没旁人,”林彻心中疑惑,面上不耐烦道,“向来无礼,今日摆出一副温良模样作甚,难不成闯祸了?”
闻竹看着林彻吹胡子瞪眼的模样,心中发笑。看来林彻也不适应自己恭谨有礼的样子,遂又摆出往日玩世不恭之态,嬉笑道:“若无大事,学生也不来叨扰先生不是?”
林彻是她家在祥符县的旧邻。林彻父亲曾是秀才,家中藏书颇丰,闻竹自小常到他家中拜访,故而与他相熟。听父亲老闻说,林学官年轻时自由散漫,直到而立之年,家里生了大变故。从那以后方发奋苦读,中了举人,先是在开封府郊县当过几年差,之后便一直在太学做学正。
说来闻竹以女子之身乔装入太学,纵使平日万般谨慎,可起居洗沐,百密一疏,终有身份败露的风险。她斋舍分配之事幸得林彻暗中相助,免了她许多麻烦。她修玉的这般手艺,也是跟林彻学来的。林彻面冷心热,不修边幅,不拘小节,闻竹平日和他相处不像师徒,更像是老友。
闻竹自袖中拿出绢帕,在小几上小心展开:“晚辈受人之托,可惜技艺尚浅,一时犯了难,特来请教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