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殿下过奖了,方相能劝说各家遏制灵米扩张,推动酒税政策,远比下官更适合做这宰相。”
“下官不过一介武夫而已。”
楚无疆不着急,直接夸赞起方相,让太子殿下主动说出来。
你要是武夫,就没有聪明人了。
太子殿下心中腹诽了两句,正色说道:
“世人皆有私心,方相此举也不过是为了方家大公子罢了。”
楚无疆惊奇地问道:
“殿下,此话怎讲?”
太子殿下沉吟道:
“方萧然作为儒门的后起之秀,曾写过一句,存天理,去人欲。”
“这去人欲的含义,是要权贵之家克制自我的欲望,不能放纵欲望,以减少对于平民的伤害。”
“方相劝说其他家约束子弟,并减少灵米种植面积,是为了方萧然铺路。”
原来如此。
这方相的手笔还是很大的。
俗话说六扇门中好修行。
方相在执行治理民生策略上,打算约束各家权贵,多多少少减轻一些民众的负担。
而他的政治实践,则会反馈到方萧然的身上,践行他提出来的理念,为方萧然积累大势。
楚无疆不由得想起前世的一个理念【阶级合作】。
它承认阶级的存在,但不主张阶级斗争,而是通过某种机制,让工人,雇主互相协商,各退一步,免得大家都没饭吃。
这种思想叫做法团主义。
当然方萧然还没有达到这层次,他主要是警告贵人们,不要过分纵欲,免得压迫百姓太深,毁掉朝廷。
去人欲,不是去掉欲望,而是去掉过分纵欲。
更像是一种道德的软约束。
若是方萧然拥有【金科玉律】的气运,倒是能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这条路子也不是不能走。
这样一来的话,方相的策略和决策以及儒门的押注,就能理解了。
因为单纯依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
儒门要想完全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巨大无比的权力,成为人族真正的统治者,再用金科玉律将【去人欲】的理念,彻底推广开来。
元吉书院支持方萧然,进行人造圣贤计划,为的就是能够建立儒家神权的国度,并实行道德教化。
这些都是配套起来的,一层套一层。
当然了,什么叫过分的欲望,是很难明确定义。
至于这些对于士大夫,乃至高官的道德要求,会不会在执行中变样,最终成为对普通百姓的道德要求。
这又是一个问题了。
起码方萧然对贵人主张的节欲,看上去是有道理的。
楚无疆拥有七窍玲珑心,念头转得特别快,他在短短的一瞬间,想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赞叹道:
“元吉书院和方相,真是用心良苦。”
“难怪方萧然能有如此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