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一路上都是坐马车且行进的十分顺利,也需要大半个月时间,而且黎修平是一个做事十分谨慎的人。
从读书应考走到现在这一步,涉及到以后的一生荣辱,黎修平现在的行事比以前更加的稳重了。
也是经历得多见识广了,于是更加的明白了,科举其实也不光光只是考察一个人学习好坏那么简单。
做好官先要学会做人,人情冷暖为人处世都很重要。
所以,他想早点先去京城,长点见识多知道一些朝政大事也是要紧的。
接下来这距离过年也就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所以他也没打算去府学了,就在家里读书。
对于进京赶考这样的大事,黎母自认帮不了忙,除了准备路费。
现在在她心中最为挂心的却是黎小妹的亲事了,打从那一日说起三郎的那个同窗,一方面石氏也认可了那个人是良配。
却又有些担心,那个梁太太,会不会看不上他们小门小户的姑娘?
却不知道,这些时日啊,在梁家梁老爷梁太太商讨的也正是这件事。
如果只是凭着黎小妹,以往梁太太给小儿子相看的时候,这样的姑娘自然是入不了眼的。
奈何,她有一个好兄长,那黎家三郎不仅是这一届他们安顺县唯一的举人。
且还是这届秋闱最年轻的举人,甚至是头名解元。
而且对于梁家人来说,这位黎举人也是他们家的贵人呢。
这几日,黎修平多次的来到梁家,三番两次的指点了梁俊杰的学问。
每一次梁俊杰都觉得受益匪浅,而且每一次都觉得自己又学到了新的东西。
在同窗离开之后,他又重新闭门苦读,却不再是重新只知死读书的样子。
那自信的笑容,梁老爷看了都十分的欣慰。
摆架子
梁老爷在县城里交游甚广,早就知道,本县的知县对黎修平非常的欣赏还不止一次的在公共场合夸奖过他。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绝对的前途无限,可以已经是官员预备役了而且绝对不会止步于七品知县。
而梁俊杰三年后再考,也不一定就能中,且名次那么好。
到那个时候,只怕会是他们梁家配不上黎家的姑娘了。
所以在梁太太提及小儿子亲事,又隐约的表达了自己与黎举人的娘相熟、他们家有一个待嫁小娘子的时候。
梁老爷一拍大|腿,对着梁太太哈哈大笑:“这可是好机会,好机会啊。”
这个时候与黎家结交了,才能真正的攀上交情,以后黎家的门槛他们老梁家的人还不一定迈得进去。
这个时候若是能够与黎举人的妹子订了亲,三年之后俊杰若是能够中举,届时再去京城参加会试就会有帮衬了。
梁太太也是见过黎小妹的,在梁老爷面前不止一次的夸赞了那个小娘子是个好的,于是梁老爷就更想做成这门亲事了。
梁老爷梁太太商量妥当之后,没有拖延,第二日就请了本县一个很有名的媒人去黎家提亲了。
黎家自打搬到县城以后,还是第一次这么的热闹;
用他们家三郎的话说,叫做什么,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