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二一家是闻着大房一家的羊汤味吃的晚饭。“这段时间安分一点,快过年了,到时候给大哥他们认个好。”沈大河艰难咽下嘴里的饭菜,对着王氏开口。“大哥对我向来不错,对孩子们也好。”王氏马上会意,点点头,又转头叮嘱几个孩子。这顿饭,沈文吃的异常煎熬。之前没分家的时候,是柳氏下厨,虽然碍于食材有限,但是一顿饭做的也是相当有味道。如今换了王氏做饭,只能是堪堪煮熟罢了。再加上闻着隔壁的肉香,更是觉得难以下咽。突然这一刻觉得很想回书院。对!一定要早点回书院。——“爹,咱们村里,或者周围村里有谁家会起房子。我想盖几间砖房,成立个作坊,用来专门制作香皂。”既然要成立作坊,那作为工厂,厂房还是需要盖的好一点。沈大山听到女儿盖砖房,愣了一下。他只在隔壁李家村,李地主那里看到过了砖房。真是气派的不得了。但是这都是要用银子盖出来的。似乎是考虑到沈大山在想什么,沈棠从怀里掏出两张银票。“这是贰佰两,你找靠谱信得过的人来盖。工钱高没事,只有一点,这房子必须盖好。”沈棠将银票塞到沈大山手里。沈大山只觉得手都在发烫。这可是二百两,他这辈子都没见过银票!“您明天抽个时间,问一嘴儿里正,村东后头,那块地能不能卖给咱们,作坊,我想盖在那里。”沈棠有条不紊地跟沈大山夫妻两个说着计划。“闺女,那娘能做什么啊!”柳氏看着女儿,只觉得沈棠哪哪都好。生的漂亮随她不说,脑子聪明,还会挣钱!“那就辛苦娘给我们做饭!咱们家以后的伙食标准都要提高!”柳氏忙不迭点点头。掌勺还不是小事一桩!夜里,沈大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枕头底下的银票摸了又摸。第二日起来的时候,眼底下还有些明显的黑眼圈。吃了早饭就直屠夫家里,割了一条上好的肉,就直奔里正家。桂花婶一家更是沈棠她们刚放下碗筷就出现在院子里了。柳氏手里的碗筷都被桂花婶抢过去了。须臾,桂花婶走到沈棠跟前。“棠侄女儿啊,这两个丫头回去才说你给买了衣衫。这也太贵重了!”桂花婶昨晚回去,沈梨和沈丹将衣裙拿出来的时候,一墨料子,她就觉得实在是太奢侈了。“我们这才做多久时间啊,当不得这么重的,这衣服的钱,你就从月银中扣除吧。”沈棠看着桂花婶一脸难安的样子,笑着拉过两姐妹。“两个姐姐活做的这样好,婶子还帮着我娘做些家务。该是我们家占了你们便宜。”“这马上年关了,两个姐姐都是大姑娘了,就该穿鲜亮的衣衫!”“这就当我提早发年终福利了!”姐妹两个人一人搂着沈棠的一个胳膊。“棠妹妹,真的谢谢你。”沈梨耳朵泛红,小声开口。桂花婶压了压泛红的眼角。这两个女儿跟着沈棠,算是跟对人了。这样好的衣衫,哪怕手里攒着钱了,她也舍不得买。她都忘记女儿们多久没有新衣衫了。这些年都是缝缝补补过来的,手中干活更加麻利带劲了。“两位姐姐,有没有兴趣跟我去念书。”念书,两个字炸响在沈梨和沈丹耳边。两姐妹马上摇头。念书,村里还有许多人家送不起孩子去学堂念书呢。而且,她们是女孩子,也没有念书的必要。沈棠问这话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她总要给自己以后认字找个缘由。隔壁村有个学堂,有个考了多年都没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因为年纪大了,也失去了考试的心。所以就在村里给附近的孩子们启蒙。沈棠想的就是去那里,她听村里那些大婶子说过。说这个人,只有一根独苗,但是身子不好。所以往日里,束修不收礼,只收银钱。带两姐妹一起去,沈棠一来是觉得两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心性她都挺喜欢的。人也老实本分,所以想带着一起,这样一来,三个女孩儿就不会显得很突兀。以后要是作坊生意做大了,身边还是要有人识字。别人她不一定信得过,但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总比招进来些不知根底的有安全感。“你们也看见了,咱们的香皂,都是紧俏货。”“我想让你们念书识字,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好做我的左膀右臂!”“你们不是还说要一直跟着我吗,要是你们不念书识字,我以后找个念书识字的人,那你们可就要被比下去了。”沈棠双眼无辜看着姐妹两个。“我去!我去!”,!“我去!”两姐妹同时开口。什么,棠妹妹要找别人,还要把她们两个比下去?那包不行啊!不就是念书吗!哼,还能比她们之前的日子难吗?所以,当沈棠把这个事情跟柳氏和桂花婶说以后。柳氏难得沉默了。过了好久,才缓缓点头。“我们家里两个就不去了吧?”桂花婶不是担心女儿念书,就是觉得念书花费大。这昨天给买衣服,今天说要带着去念书。念书,念书好啊,她男人在的时候,也说过,念书好。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家送家里男娃子去念书。“你别高兴太早,李夫子收不收你还不知道呢?”柳氏不是不让沈棠去,而是学堂里都是男孩儿,这女孩儿去念书,肯定有流言出来。不收她,那一定是她给的不够多!“娘,你放心,我不仅念书,我还会念得比那些男孩儿都好!”她上辈子好歹也是念了十几年书的人,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好好好,你最聪明了!”柳氏笑着点了点沈棠的头,不过嘛,女儿这么聪明,还真说不定念的比那些男孩子好。“刚好学堂也放假了,娘下午帮你去李夫子家去问问,看看他啊,收不收女学生!”“谢谢娘,娘最好了!”院门外,沈文放下了要敲门的手。深深地看了一眼门缝,不说话转身离开。:()种田后,我单开了一本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