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笑料在队里传了半个月,队员们每次见到刘国梁都得逗他两句,也算是枯燥的训练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乐子了。
颜辞作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心情更是复杂,毕竟刘国梁在她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位很稳重、运筹帷幄的教练,他批评队员们的话还被剪成了段子在各大视频软件上播放呢,合着他自己年轻时候就这么造啊,所以后世队员的那些小九九其实都是他玩剩下的,怪不得东东他们总是被拿捏得死死的呢。
东啊,你要是知道年轻时候的刘教练是这副德行,高低也得笑个两天两夜吧。
风水轮流转
“接下来由我来宣布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参赛人员名单”,蔡振华手上拿着的便是由教练组多方考量,斟酌许久之后确定的最终名单。
“男单:孔令辉、王涛、刘国梁”
“男双:王涛吕林、孔令辉刘国梁”
“女单:邓亚萍、乔红、刘伟”
“女双:邓亚萍乔红、刘伟乔云萍”
蔡振华宣读完参赛名单之后,全场掌声雷动,但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此时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各协会限报4人,3名单打,2对双打。
在考虑男单人选的时候,孔令辉作为世界一号种子、1995年世乒赛、世界杯双料冠军毫无疑问首先入选。
第二个名额则给了状态稳定、经验丰富的老将王涛。
剩下一个名额,国乒原一号主力马文·革(不打·会被屏蔽后两个字)因最近状态持续下滑被排除在外,教练组要在丁松和刘国梁两个人中做选择。
其实在亚特兰大周期的后半段,丁松和刘国梁的表现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因此这第三个单打名额还是很有悬念的。
但考虑到孔令辉和刘国梁配双打效果远远好于孔令辉和丁松的双打搭配,除此之外,王涛、孔令辉、丁松迄今还没赢过中国队的强敌——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只有刘国梁对瓦尔德内尔三战全胜,他的“三斧头”对付老瓦最有效,综合考量之下,教练组还是选择了刘国梁作为第三位单打选手上场。
亚特兰大奥运会是中国男乒要打下的一场重要翻身仗,自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败局收场,此后7年的国际赛事里,男子单打就再也没拿过冠军。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男队所有项目的冠军都失去了。
1991年第41届世乒赛,女队丢了30年以来唯一一次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甚至跌到了第七名。
这一系列打击,无疑是将曾位于世界顶端的中国乒乓球,狠狠拉下了神坛。
当时的新加坡媒体甚至形容中国乒乓球“盛极必衰”,将这一切变化归结为中国乒乓兴盛达到极点之后必然转向衰败的自然规律。
事实上,这时的中国乒乓球确实已经走入低谷,而非一次偶然的失利。
说是“盛极必衰”未免太过武断和简单,中国乒乓陷入危机的原因其实是多样的。
首先便是欧洲乒坛新势力的强势崛起,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国劲敌——瓦尔德内尔,他带领的瑞典乒乓球队,开始以其独创的打法,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颜辞作为一位见证了中国乒乓的“过去”和“未来”,且正在经历中国乒乓“当下”的“奇女子”,不由得发出了“风水轮流转”的感慨。
她在后世还看过瓦尔德内尔解说东东的比赛,那时的老瓦已经退役了,作为世界第一个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曾对抗过中国六代乒乓球人的“传奇”,老瓦在解说的时候也是十分感叹,回忆起曾经瑞典队的辉煌时光,他的语气里也不禁流露出怀念。
谁能想到呢,颜辞现在就回到了瑞典称霸的时代,此时的老瓦还是“小瓦”呢。
说起来,乒乓球本就起源于欧洲,1926年至1951年期间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其中17届都在欧洲举行,这一时期的世界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欧洲人的天下。
一直到了1952年,日本乒乓球才逐渐取代欧洲的乒乓霸主地位,可以说从1952年到1959年,是乒乓发展的第二阶段,由日本乒乓球统治世界球坛。
1959年,中国容国团拿下了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这也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枚世界金牌,自此中国队强势崛起,站上了世界顶端。
此后虽然出现了欧洲队复兴、亚洲欧洲大比拼的阶段,但中国的乒乓霸主地位基本没有被动摇,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中国乒乓不得不正视打法落后、技术危机、走入低谷的事实。
除开技术危机,心理压力太大也是中国乒乓的一大障碍。自从19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以来,极大地刺激了各国运动员,大家对这项运动愈发重视起来,一时间新人辈出,水平日新月异,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加快了,每个人都很拼。
而中国队作为这项运动的霸主,“想赢怕输”是很多中国运动员的心理现状,心理压力太大反而不利于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海外乒团”。中国乒乓球人才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即使能够进入国家队,也未必有在国际舞台亮相的机会。
为了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很多球员甚至包括曾经的世界冠军,都选择了远走他乡,加入他国国籍,代表别的国家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