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众臣万万没想到,这次六部司的离经叛道却得到了宰相房玄龄的支持。
房公年纪已大,胡子都花白,在朝堂上公然怒斥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已经背离了最初的方向,夸赞六部司敢作为。
李世民就是在这时候让人拿出长孙无忌的信件。
他让人一一看了,长叹道:“潼关百姓身处如此境地,死伤无数,而当地官员尸位素餐、敲骨吸髓,若非辅机有这样的魄力,往后整个关中都要彻底成了死地。”
真相过于沉重,也叫人愤怒。
这是官员们第一次清楚的知道潼关的情况。
一片哗然。
信件上每个字都沉重,叫人难以置信,若非说明这是潼关,恐怕都要以为是什么人间地狱。
看完了信件,刚才还言辞激烈上书解散六部司的人,这会儿全都闭了嘴。
人非草木,见此情况只剩下震惊与悲恸。
有了李世民和房玄龄的坚决拥护,六部司在风雨飘摇中彻底站稳了脚跟。
被选入六部司的都是寒门子弟,因此对改革极为拥护,誓要为百姓们讨回公道,在朝堂上丝毫不惧的和反对的老臣们对上,凝聚力和攻击力都很强。
短短时间内,这批寒门出身的士子已经隐隐有形成新派系的冲劲。
朝堂上挡住了压力,长孙无忌和六部司在潼关的行动也就越加顺利。
这样随机搜查的办法让贪官们藏无可藏,自己想先销毁证据,一动手金吾卫就直接来砍人,不动手就只能忐忑的等着哪天屠刀落到自己头上。
惊心动魄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人躲过巡查。
潼关是最先开始的,短时间内就已经迅速被荡平,长孙无忌又亲自考校,将一批没有问题的官员推上来接替差事。
有了先例,这批新上位的官员鞠躬尽瘁,个个勤政爱民,以最短的时间撑起了破碎的潼关。
秩序刚落成,不仅百姓松了口气,就连官员们也松了口气。
然而六部司已经熟悉了流程,迅速运转起来,侯君集和孙誉整肃完潼关,第二日就杀到了武关。
随后是函谷关。
整个大唐的官员体系为之颤栗。
长孙无忌不是六部司的人,只是在最初动荡之际来坐镇,他身上还有别的任务,于是和六部司分道扬镳。
侯君集和孙誉、辛宥、杜如晦前往武关,他即将从潼关离开。
启程的前一日,长孙无忌去往仙君庙。
渠县县令方栾也来了,只是身后带着无数百姓,他们手里抱着新鲜的瓜果蔬菜,拿着自家的香烛。
这阵仗很大,长孙无忌都愣了一下。
就连之前长安百姓去拜仙君都没有这般声势浩大。
方栾走在最前面,仰头看着那尊曾经被推翻又险些卖掉的金像,目光中满是无与伦比的崇敬。
“神仙被推倒的那天,下官记得没有人上前,百姓们都躲在角落里。”
他们咒骂、抱怨,不知道为什么信仰了他,却没有得到庇佑。
运气差的已经被灭口埋在了荒山上,运气好的也不过是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日夜在死亡的威胁下挣扎,然而他们信仰的仙君却不知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