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话音未落,骆养性猛地站起身,一把掀开侍女手中木盘上的纱巾,一件璀璨夺目的龙袍赫然在目,这一幕让福王惊愕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连一旁的朱由崧也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
骆养性的脸色同样阴沉,他紧盯着福王,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王,这难道是您准备登基的信号吗?”
福王慌忙辩解,却已是百口莫辩,情急之下,他怒吼道:
“来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贱人拖出去杖毙!”
然而,骆养性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地冷静,他迅速出手制止了侍卫,同时高声喝道:
“慢着!福王,谋反乃是大逆不道之罪,岂能儿戏?”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门外涌入上百名锦衣卫,他们手持利刃,气势汹汹,显然早已蓄势待发。
朱常洵此刻彻底陷入了混乱与恐惧之中,他无法理解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未因此停止,三天后,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快报震撼了整个北京城——福王谋反的证据确凿无疑,从福王府中搜出了龙袍与铠甲,洛阳更是发现了大量甲胄。
这一消息迅速在朝廷中引起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呼吁严惩福王,以儆效尤。
其实,福王朱常洵的遭遇并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的政治斗争史。
作为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自幼便备受瞩目,万历皇帝甚至一度有意传位于他。
然而,这一想法遭到了以东林党为首的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与皇帝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激烈斗争。
最终,万历皇帝不得不妥协,将朱常洵封为福王,远赴洛阳就藩。
这段历史便是大明朝著名的“国本之争”,也为日后福王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如今,崇祯皇帝登基,东林党人重掌朝政,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扳倒福王的机会。
再加上温体仁等人在旁煽风点火,福王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崇祯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颁布了一道旨意:
赐福王自尽,并株连其家族,没收全部家产。
这道旨意看似公正无私,实则暗含深意,既安抚了朝臣的愤怒,又巧妙地排除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然而,福王朱常洵并不甘心就此认命。他上书申冤,声称自己无辜,但这一切都已无济于事。
锦衣卫与户部官员如同两道冰冷的铁链,紧紧束缚住了他的命运。
他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拖延时间,却未曾料到崇祯皇帝的决心如此坚定。
最终,东厂提督魏忠贤带着他的爪牙们缓缓步入福王府。
面对这位权倾朝野的太监,福王心中虽有不甘与愤怒,却也只能无力地哭诉自己的冤屈。
魏忠贤表面上与他同仇敌忾,痛骂骆养性的卑鄙无耻,却在不经意间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他轻轻拿起一根白绫,语气温和却透着不容抗拒的寒意:
“福王殿下,您看这根白绫,是否足够送您一程呢?”
未等福王反应过来,一群东厂的爪牙便如饿狼扑食般冲上前来,将白绫紧紧缠绕在他的脖颈之上。
在魏忠贤那温和而残忍的笑容中,福王朱常洵的生命之火缓缓熄灭,他的故事也随之画上了悲壮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