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寒接过文件袋,顺手交给伏唯。
伏唯打开校园规划的那一袋,很快就找出了夹在列印稿中的照片,摊在茶几上。
第一张照片是工地现场。
一人多高的脚手架上盖了遮雨的彩条布,挂著白炽灯。灯下是潮湿的新土堆,土堆外侧排著即将铺设的黑铁管道;内侧的沟壑里则隐约露出一面砖墙。
冯骊在一旁解说:“s大现有的排水、供暖管道,都是由第一任校长主持建设的。这一次翻新校舍,我们同样考虑铺设新的管道,将电、气和新的光缆统一埋入拓宽之後的道路下面。而这一段土下甬道就是工人在挖掘现场发现的。具体细节你们可以看下面的照片。”
伏唯依言翻开下一张照片,看见的果然是沟壑内的情景。
褐黄的表层土壤下,是厚达半米的青色泥层。这一层泥,颗粒细腻而致密,有一点像没有干透的水泥。泥层下便是那神秘的甬道。
修路队是垂直向下施工的,相当於在甬道上开了一个大洞,因此从照片上就能够看出甬道立体的状况。
这是一个约15米左右宽度,顶部呈现180°拱弧的砖石结构甬道。尚有部分埋在土中,因此无法得知具体高度。
夏寒从茶几上将照片捡起,蹙眉端详了一阵子,而後判定道:“这有可能是汉代墓道。”
“为什麽?”
伏唯有些惊讶,就凭这一张照片就能够判断出这段甬道的年代和性质,未免太过神奇。
见他疑惑,夏寒便欣然指著相片为他解释:“看见这圈青色的泥土没有?它叫青膏泥,能够防水防腐,通用於墓穴外侧。而之所以断代为汉,则是因为甬道里的砖头粗犷扁长,偶尔几块还有棱角刻画的花纹,这是汉砖的特征。”
说到这里,他又问冯骊:“这点上你更是个懂行的,有没有拿起来敲过?”
冯骊立刻点头道:“敲过的,声如石磬。中空而坚硬的,确实是汉砖。但这却并不是汉墓。”
猜测虽然遭遇了否定,夏寒却以一种更热切的目光等待正确答案。
冯骊这时却卖了一个关子,找出第三张照片。
这是使用闪光灯拍摄的甬道内景,积土已然清理完毕。甬道从地面到拱心有约2米的高度,半坍的拱券门後是一间仅5米见方的小室,却异常精致地拥有仿木结构的倚柱和斗拱──而这并不是汉代墓穴的特征。
“仿木构砖室墓?这是北宋的特色。”夏寒喃喃自语,“我果然错了,莫非这是一个用汉砖砌成的宋代墓穴?”
冯骊笑著叹息:“不,你又错了。”
说著,他又取出第四张照片,这是闪光灯拍摄的石室内墙特写。
通过照片,夏寒和伏唯清楚地看见,这面墙是用一种与青膏泥十分类似,却更为坚硬与“时髦”的现代材质砌成的。
“水泥?”
忽然间夏寒有些哭笑不得,可他却想不到其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