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狗小说网

乐狗小说网>往事悠悠是什么意思 > 第14章 创办3(第1页)

第14章 创办3(第1页)

学民对云龙语重心长的说:“云龙啊,你年轻有文凭,血气方刚,有思路有办法,这次领办创办实体经济是对你的一次机遇和锻炼机会,干好了,皆大欢喜,对你的进步和成长有帮助,万一干不好,也不要急,年轻嘛,谁也有失误的时候,权当买经验、买教训,对你的成长进步也有帮助,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哪有不经历过失败就能成功的,再说了,干不了咱们再回来继续在林业站上班,办实体是大家的事情,有什么事情咱们商量着来解决,别有后顾之忧,甩开包袱大胆的去闯去试,我们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听着孙学民啰啰嗦嗦的说话,看到他嘴角上因为说话啰嗦而起的唾沫,云龙心里很感动,认真地说:“孙站长,你放心,我会尽力的,你们也多多地指点我,咱们一定把实体干好了,坚决不落后。孙站长,万一咱们实体赚了钱,我一定请大家吃饭。”孙学民一笑:“还是我请吧,云龙,只有咱们不赔了就行,别有思想压力。”

两个人谈了很久,大体理出了一个思路,决定集资办林业育苗基地。原来镇上的育苗基地由林业站全权负责,但是规模小、品种单一、管理不到位,林业站只为镇政府提供苗木,不对外经营;一切开支都是镇财政拨款,钱一堆、货一垛,账目混乱,也不进行成本核算,更谈不上盈利不盈利,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越办越小,渐渐地就荒废了。

云龙非常同意这个想法,首先自己懂这个,对林业方面的育苗、销售、经营不陌生,这个行业的人员也都熟悉,所以干起来不打怵。目标方向确定了,就马上着手行动,年轻人积极向上,干什么都往好的方面想,认准的事情想干就干没有那么多顾虑,云龙心里想好了工作步骤就心急火燎的开始了。

首先就要外出学习参观,先把路子摸清搞熟才能有的放矢。为了节约资金,云龙去了县林业局育苗基地和广南县林木花卉繁育基地,因为平时有业务往来,大家彼此熟悉,所以受到了热情接待,育苗基地的负责人和园艺师们给云龙提了好多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并表示给予最大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同时可以先赊欠一部分树苗。云龙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初战告捷更加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原来一切的疑惑和顾虑都统统烟消云散,今后完全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干事创业的工作中来。

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隔行如隔山,尽管原先接触过,但毕竟只是皮毛而已。原来只是简单的育苗、修剪、定型、出苗,就完成了,自产自销,流程简单,而且各司其职,对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不全面,不深入,这连续几天的学习考察让云龙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受益匪浅,大受启发。自己在林业站工作好几年,但对于办实体创效益一窍不通,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真的没处着手,慢慢的云龙在领办创办实体上有了初步的计划。

在云龙风风火火学习、考察、准备的同时,其他五个示范单位也有了自己的实体项目。党政办办起了打字复印部;油区办、建委、土地所合伙搞起了养殖场:引进和购买了一排小尾寒羊和波尔山羊;水利站成立了农田水利施工队伍。张光林和李卫东也到企业报了到,分了工,开展了工作。

在那个技术资金都十分有限的年代和最基层的乡镇里,所谓的实体经济也只能是从最基本最简易的事情做起,而且大部分都要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试探性的去摸索一些经验,尝试着引导和示范更多的人和单位去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

李全明心里非常明白,这次改革的重点就是把乡镇企业的包袱甩出去,给政府和企业职工一个减压、放开、重组、发展的机会。让企业独自去闯市场、适应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再不能拿着政府和银行的扶持政策和资金贷款做筹码,背靠着大树好乘凉,肥了自己的腰包,亏了公家的财富。如果再不改革,一个一个的企业非都烂掉不可,就是目前效益比较好的建筑公司和手套厂最迟也不能超过2000年就要改制,否则也会变得像这些企业一样的结局。

因为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资金、缺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管理人员又都是些政府派来的门外汉,文化素质水平低,眼界胸怀前瞻性都不行,打不开市场,走不出去,长期靠银行贷款过日子,形成了恶性循环。改的越早包袱越轻,从已改制的十二个企业的负债来看,仅银行贷款就有一千多万,另外三角债五百多万,加上拖欠的职工工资一百多万,总数就达到了一千六百多万元,这对于牛集镇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看着这个合计为一千六百万的报告单,李全明倒感觉轻松了许多:最起码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账目底数了,就是还也还的明明白白,不用再今天来要这些,明天来要那些,后天还不知道又生出哪些幺蛾子来,总算打住了,挽住了,结束了。至于怎么去还,那要看财政状况了,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一年还一些每年还一些,总不能把政府卖了吧,在保证政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制定一个长时间的还款计划。李全明相信,万一哪一年牛集镇税收大增,这些账说不定几年就还清了,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一定会有希望的。

想到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实体经济,全明心里也非常的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号召和引导带动,真正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能营造一种亲商营商的环境氛围,激发和带动人人发展经济,重视经济的意识,让大家自觉地去想办法动脑子,全力以赴的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吸引外来投资商人参与到牛集镇的经济建设中来,激励带动本地的老百姓融入的经济建设的改革大潮中,走出传统的、单一的、僵化的发展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家家户户力争都要过上好日子。

同时也锻炼和激发一下机关干部的士气,振奋振奋精气神,借此改变以往那种循规蹈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松散懈怠的懒惰情绪,给年轻人一个锻炼发展的机会,进而发展培养一批敢闯敢干的年轻人,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进步中搞好传承接力,当好接班人。

但是从报名的情况来看,李全明非常的失望:全镇一百多名机关干部报名写申请的只有赵云龙和张光林两个人。年龄大的报不报名无所谓,年轻人要有这种敢为人先的气势和魄力,看着这两份激动人心的铮铮誓言,全明感觉确实很欣慰,虽然两个年轻人写的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满腔热情和雄心壮志的确让人感动和兴奋,再回想到那么多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机关干部无动于衷的表现,李全明简直就要气疯了:自己满怀豪情的演讲和启动换来了这么冷冰冰的结果,如果没有云龙和光林的这两份申请,简直剃了光头,让他这个指挥官怎么下达命令去干事创业啊。

李全明本想重新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在会上大发雷霆,但转念一想,如果那样会影响士气,不能那样做,要不动声色,他和荣国、湘江一合计,直接选派,先安排下去再说。安排光林挂职手套厂副厂长,本想着让云龙也去企业,后来一商量还是决定派李卫东去建筑公司挂职,全明把学民叫到办公室单独嘱咐了一番,让云龙去领办创办实体。通过这个事情,李全明对全镇的机关干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云龙和光林产生了好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或许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等原因客观上有差别,但后天自身的努力往往更会改变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也更眷顾那些敢想敢干努力拼搏的人,云龙和光林在这次的改革浪潮中激流冲浪,人气上就占据了三分,对于今后的发展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心中有目标,聚精会神干事业的人显得就特别的忙忙碌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云龙借钱买了一辆轻骑摩托车,每天没早没晚的跑着、忙着自己的育苗基地,真是风风火火,不得半点的清闲。光林也是晚来早走,白天很难见到人。有时候孩子哭着叫着找爸爸,因为早晨出发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回来晚了孩子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只能在稚嫩的小脸上轻轻地亲一下,也只有这个时候,一种幸福的感觉会悄悄涌上心头,一天的疲惫也悄然离去。

工作四年多了,两个人第一次感觉活的这么充实,工作的这么有激情、有奔头,而且还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干劲十足。是啊,只有在强烈的事业驱动下、人的创造力、积极性、热情活力才被激发出来,在奋斗的征程上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时间过得真快,在云龙的辛勤努力下,育苗基地的所有基础性工作都已到位,土地整理完成,配套的水管、引水渠、蓄水池都已建好,四周用水泥立柱和铁丝网圈了一个围墙,冬季引进了一批小树苗,也已栽种完成,只等春季大规模的育苗。一切都井井有条、自然顺畅。

投入的资金已经二万多了,估计明年开春还要再投入两万多。为了支持鼓励创办实体,镇政府原来育苗基地的树苗都无偿给了云龙,明年春天可以销售一部分,云龙也都联系好了买主,这样就能回收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育苗面积,育苗基地的规模也相应加大了。

育苗基地有三间低矮的管护房,云龙重新装修了一番,留了一间当办公室,雇佣了王庄村的一位60来岁的大伯在这里住着,负责日常的看护和基地零打碎敲的零活,冬天没有什么事情,主要任务就是看护着树苗,防止农民的羊群啃了树苗。

光林年底正是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一年下来,手套厂的业务联系单位都要疏通走访,有的还要签订一些明年的合同,光林负责跑业务,这些事情自然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手套厂厂长候有贵,五十来岁,中等身材,胖胖的,长得肥头大耳,天天笑容满面,给人一种亲切友善的感觉。候有贵家是广南县的,在这里当厂长已经好多年了,这个人头脑灵活,非常的机灵圆滑,和油田的一些单位处理的关系非常的默契,因此业务开展的有声有色,效益特别的好。老侯也是镇上领导眼中的红人,没事的时候约着领导喝上杯,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镇政府的领导出面协调银行给带一部分款。时间长了,老侯成了牛集镇比较有影响的人物。

下面有两个副厂长:一个叫郭德友,负责抓生产;一个叫隋文海,负责抓销售。另外设着财务室、生产科、销售科、后勤供应科等等科室。一部红色桑塔纳轿车,司机老刘,财务出纳是个女同志叫刘雪芳,会计叫曹艳芳,光林这个副厂长配合隋文海抓销售。

销售工作抓好了,整个厂里的效益就上去了。所以,一个厂子的核心人物一是厂长,再就是分管销售的副厂长。厂长要具有综合驾驭协调能力,总揽全局,抓大放小,调兵遣将,把握尺度,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厂子就活起来了。职工有活干、厂里有利润、大家有钱发,厂子就会越做越大,越来越好。

业务厂长能力强,主意多、门路广,且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配合一把手全心全力抓生产、促销售,也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只有全厂上下一盘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光林协助隋文海抓销售,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可算长了见识。隋厂长最大的优点就是喝多少酒也不乱套,始终笑脸相迎,话不多说,事不多提,只是一个劲的笑,一个劲的说着题外话,活跃气氛的话。光林心里很着急:怎么不提业务的事情呢,咱们来为的什么呀,光一个劲的喝酒啦笑话,能行吗,能解决问题吗,能促成协议吗?不管光林怎么着急,隋厂长就是只顾着喝,讲感情、谈友谊、论关系、扯人脉。说到动情处,一口一杯,毫不含糊,这个时候不光人家感动,光林也很感动,而且更为心疼。光林想替他喝,他坚决不同意,非得自己喝干不可。每次下来,光林尽管也喝醉了,但一种责任感和兄弟情促使光林非要把隋厂长背回家,亲手交到嫂子手里才放心。尽管每次嫂子恼怒之情尽显脸上,但看到光林一种感激之情还是悄然流露。

奇怪的是每次谈业务,对方基本上都同意,个别打退堂鼓的也有,但很少。光林对隋文海佩服的五体投地,真是于平静处听惊雷,春雨润物细无声。

隋文海每天喝的脸红扑扑的、油光光的,有时候红的发紫。厂子的好多人既羡慕又嫉妒,光林刚来的时候也不理解,凭什么厂子里大家伙辛辛苦苦挣的钱让他们管销售的人这样挥霍浪费,天天吃喝,有时候早上上班就闻到个酒味,隋厂长还经常倒醉,干恶心,时间长了,职工给他起了个外号“酒篓”。

光林跟了一段时间,由刚开始的兴奋、激动慢慢的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应付,深深地体会到干什么都不容易,每一杯过量的酒那都是毒药,隋厂长是拿着自己的身体在赌博,说小了是为了养家糊口,说大了还是为了这个厂,这个大集体。但是有些职工不这么想,我不管你累死累活,只要动了我的利益就不行。工资发放及时还好,稍微迟了或者晚发几个月,就有人找到办公室,找到侯厂长那里去:你们没钱发工资,有钱下饭店,你们这不是在喝职工的血吗。弄的候有贵下不来台,气的脸上的肉一动一动的。

候有贵和隋文海两个人在办公室里有时候谈的很晚很晚,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干,镇办企业被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冲击的非常厉害,价格成本都低的多,而且私营的灵活多变,适应市场的节奏和速度都快,转型也快,公家企业就是规模大,基础好,质量过关,有一定的老客户,但这种优势正在减少,随着利润的透明程度的公开化,镇办企业越来越被动了。

光林虽然来手套厂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感觉学到的东西长得见识已经超过这好几年的了。在政府、农机站上班、以及日常的中心任务和包村工作,交往接触的都是农村的村干部和老百姓,吃穿用度、待人接物、日常往来都是平和随意、协商礼让;花费开支上更是节约节省、精打细算,再说这个群体也没有多少有钱的主,一切吃的用的花的和农村老百姓过日子一个样。在企业,做生意可完全是两个天下,签合同、订协议、跑关系、拉客户,每一项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还要争、抢、夺、取,斗智斗勇,请客、送礼、处理关系哪一项离了资金也不能玩,笑脸相迎、低三下四、不厌其烦、盯靠围堵、托熟人找门子,看脸色行事、看关系下注,特别是碰上竞争对手多,对方强劲,更是争得你死我活、互不相让,真正领悟的商场如战场,商场无父子的残酷与现实。

签了合同、定了协议,皆大欢喜,领导夸同事赞,奖金待遇接踵而来,一旦落空,花的钱打了水漂不说,抱怨厌恶、批评教训、说三道四更是接二连三,让你下不了台、难了看。

光林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认为,在厂子里无非就是蹲蹲办公室,写个东西,打个材料,跑跑腿,给领导服务,打打下手什么的。没想到一来就让隋文海拉着跑业务,而且还给分了任务数,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小青年来说压力的确很大。再说了,这自己是干什么的都还没有摸到韵调,哪有什么客户啊。

候厂长也半开玩笑地给光林说过,定任务是为了给职工们一个交代,尽量完成,确实完不成也无所谓。话是那么说,但是人家能完成自己完不成,以后怎么在厂子里混呢,再说了,这来挂职是来扑下身子干活的,不是走过场的,自己想当初写的豪言壮语的申请书,立下了雄心壮志的军令状,不就是大干一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看李全明书记的样子,干好了,还能有个交代,干不好说不定发什么脾气呢,哎,既然选择了就勇往直前的向前努力吧,箭在弦上是不得不发了。

为了争一口气,不让职工看笑话,光林是没白没黑的干,尽心尽力的学,捕风捉影的拉关系,有好多次在酒场上偷偷地跑出去,到洗手间里用指头扣扣喉咙吐了酒,回去再喝,这个时候光林真想放弃,但是男子汉大丈夫一言九鼎,要想干一番事业,不枉为人生,不豁出去是不行的,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