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一个名叫晏通的佛教门徒。他一心向佛,修炼头陀法,这头陀法讲究清心寡欲、磨炼身心,因此晏通常常选择在荒郊野外的乱葬岗过夜,以此来砥砺自己的意志,不被尘世的繁华和诱惑所干扰。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晏通像往常一样,在乱葬岗中寻了一处稍平坦的地方,盘腿坐下,闭目诵经。四周是阴森的墓碑和半掩在土中的棺木,白骨在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光,时不时传来的夜枭叫声,让这地方更显恐怖。突然,一阵轻微的“窸窣”声引起了晏通的注意。他微微睁开眼睛,借着月色看去,只见一只狐狸在不远处的白骨堆中穿梭。那狐狸浑身毛色火红,在白骨间如同跳跃的火焰,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它用爪子在白骨中不停地扒拉着,很快,一个又一个的骷髅头被翻了出来。狐狸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它拿起一个骷髅头,试着往自己头上套,可那骷髅头太大,一下就滑落了。它又拿起另一个,还是不合适,如此反复多次。终于,它找到了一个大小刚好合适的骷髅头,小心翼翼地戴在头上。接着,它又用周围的花草树叶遮盖住自己的身子,那熟练的动作仿佛它已经做过无数次。做完这一切后,狐狸双腿蹬地,慢慢地站起身来。它的身形开始发生变化,双爪并拢朝着月亮拜了几拜。在月光的映照下,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只见那原本的狐狸之躯逐渐拉长、变大,转眼间竟化作了一个身着锦衣华服的貌美女子。这女子身姿婀娜,面容娇艳欲滴,肌肤似雪,眉如远黛,一双眼睛犹如秋水般盈盈动人。她站在路边,身上的华服在夜风中轻轻飘动,宛如仙子下凡。然而,在这乱葬岗中出现如此美丽的女子,却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没过多久,一个赶路的年轻书生路过此地。他背着行囊,神色疲惫,显然是赶了很久的路。当他看到路边这位美貌的女子时,不禁一愣,眼中露出惊艳之色。女子眼中泛起泪花,楚楚可怜地对书生说道:“公子,小女子本是官宦人家之女,因家中遭遇变故,亲人皆亡,我被歹人掠至此地,好不容易才逃脱。如今孤身一人,不知该去往何处。”书生心地善良,见女子如此可怜,心中不免生出怜悯之情。他上前一步,安慰道:“姑娘莫怕,若不嫌弃,可随我同行。待找到安全之地,再做打算。”女子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就在书生准备带着女子离开时,晏通从暗处走了出来。他手持锡杖,目光如炬地盯着女子,大声喝道:“呔!你这狐妖,休要迷惑世人!”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不轻,连连后退。女子见自己被识破,脸上露出狰狞之色,原本美丽的面容变得扭曲可怖。她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声尖锐的咆哮,朝晏通扑了过去。晏通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词,手中的锡杖猛地砸向女子。锡杖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女子试图躲避,但锡杖还是击中了她。只听她惨叫一声,身上的华服瞬间消失,骷髅头也滚落一旁,变回了狐狸的模样。狐狸眼中充满了恐惧和愤怒,它知道自己不是晏通的对手,于是夹着尾巴,仓皇而逃。书生此时才回过神来,他惊恐地看着晏通,双腿发软,瘫坐在地上。晏通走过去,将书生扶起,说道:“施主,此地多凶险,莫要被表象所迷惑。这狐妖常在此处利用人的同情心,吸取阳气,你若随它而去,便会性命不保。”书生听后,对晏通千恩万谢,不敢再多做停留,急忙离开了这个可怕的地方。晏通望着书生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四周阴森的乱葬岗,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世间的妖邪之物总是善于伪装,以美丽的外表诱惑世人,若人心不坚定,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此后,晏通依然在这荒郊野外修行,守护着这片被黑暗笼罩的地方,防止更多的人被妖邪所害。而那只逃脱的狐狸,并没有就此罢休。它在山林中养伤,心中对晏通充满了怨恨。它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报复晏通,让他为破坏自己的好事付出代价。数日后的一个夜晚,晏通正在一处破旧的庙宇中打坐。突然,一阵阴风吹过,庙宇中的灯火摇曳不定。晏通心中一凛,知道有异常。他睁开眼睛,看到那只狐狸再次出现在门口,不过这次,它带来了一群同伴。这些狐狸眼中都闪烁着凶狠的光芒,它们围绕着庙宇,发出阵阵低吼声。晏通站起身来,手持锡杖,严阵以待。为首的狐狸发出一声长啸,群狐一拥而上,向晏通发起了攻击。晏通挥舞着锡杖,与群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庙宇中顿时尘土飞扬,狐影乱窜。晏通虽然勇猛,但群狐数量众多,他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就在这时,一道佛光从晏通身上散发出来,原来是他平日里的修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佛光所到之处,狐狸们纷纷惨叫着后退,它们的眼睛被佛光刺痛,无法靠近晏通。经过一番苦战,狐狸们再次败下阵来。它们四散逃窜,消失在黑暗的山林中。晏通疲惫地坐在地上,他知道,这场与狐妖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他必须更加努力修行,才能保护更多的人免受妖邪的侵害。此后,晏通在这一带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都知道有一位佛门弟子在守护着他们,免受妖魔鬼怪的侵扰。而晏通也继续在荒郊野外修行,与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邪恶力量做着不懈的斗争,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的传奇。:()短篇鬼故事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