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玢耳中嗡嗡着,听到母亲声气虚弱:
“这事吧,还得从长计议。程大将军快五十的人了,前房孙夫人生的好几个儿女都比阿玢大。阿玢才十五,嫁过去老夫少妻的,她又傻傻笨笨,怎么斗得过前房男女……”
“夫人想多啦。老夫少妻,才会疼人,小娘子嫁过去,等着享福就行啦。魏相说是不是?程大将军别看长得凶,其实脾气可好了,家里又富得流油……”
程咬金脾气好?那你崔大姑不如自己嫁过去享福……魏叔玢抬眼一看,父亲手抚胡须,居然还在大点其头:
“某与程公,在瓦岗寨里就结识了,这么多年一向交情不浅。看在我的面子上,想必程公也不会亏待小女。”
“就是啊!”崔大姑一拍膝盖,笑得花枝招展,“程大将军也是正当壮年,现在许了婚,没准儿明年今天,魏相和夫人就抱上外孙了呢!”
魏叔玢转脸去看母亲,裴夫人面色苍白,却也闭嘴不语了。
是了,当世豪家讲究正配门第,却不那么在意元配与继室的区别。不少高门贵女甚至公主王姬初婚,都嫁了比自己大几十岁的夫婿为继室,也被称赞为好姻缘。她的父母这也不算坑害女儿,只是……卖女儿换彩礼,以便为儿子娶五姓女而已。
挺正常的事,正常到都不必瞒着女儿谈论。谈别的也都是虚话,真正有用的只有:
五万绢!崔氏女!五万绢!崔氏女!五万绢!崔氏女!五万绢!
魏叔玢低着头站起来,微一万福,默默向山坡下走去,不再旁听父母和媒人安排自己的婚嫁细节。这应该算是知礼守法的表现吧,她想,父亲大概面露赞许之色了。
冬末春初的风可真冷,遥遥送来渠水边弟妹们细碎的叫声,听在耳中竟十分陌生。他们能这样无忧无虑玩耍的日子,还剩多少?魏叔玢知道自己是不能再加入他们当中了。
她沿着围障缓步而行,听到围障外清晰的人声和马匹喷鼻声后,用力一推,撑立在竿上的障幕应手倒下,砸到了自家等候在外的牵马仆夫。
左手揽起间色长裙,迈步踩过障幕,魏叔玢夹手夺来坐骑缰绳,认镫上马,趁着所有人都还没醒过味来,催马奔驰,沿着光德坊内道路没命价逃开。
以后的日子,且不必想。她魏一娘子不会就这样认命。
身后迅速响起追赶的喧嚷声,风声也在耳边呼呼直响。魏叔玢忍住满眶眼泪,握紧缰绳,伏低身子,催夹马腹,任凭坐骑撒开四蹄泼喇喇狂跑。
那天下午,魏叔玢只觉自己是世上最悲惨的待嫁少女。但到了夜晚,她就推翻了这个认知。
第一章附注:
1。[特字号大写]这是小说!编的故事!不是历史上发生过被明确记下来的史实!重要的事说三遍,主干情节是虚构的虚构的虚构的![特字号大写]所有我没在附注里保证真实的东西,也请先当成假的来看。
正文是故事,附注是谈历史的。附注里提到的各种史料文物考据等,作者对其真实性负责。
但是每章后面的附注,只会写“小说里提到的这部分是历史上真有的哦作者很厉害吧啊哈哈哈哈哈……”而那些避免不了的“明知故犯改史”部分,嗯,为了不剧透,会等到全文填平(能吗?)后再集中说明(大概)。
2。小说故事主线发生在唐初贞观九年前后,涉及到的史事范围则可上溯到隋代。不保证不会歪曲(所有人心目中的)历史人物形象,读者如果看到自己偶像出现在这文中,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点X退……
3、魏征夫人姓裴,魏宰相本传有载。他女儿名叫“叔玢”,那是作者的恶趣味设定。史书上只有魏征四子叔玉、叔瑜、叔琬、叔璘的名字。另小声说,“玢”字不应该念“芬”,人家念[bīn]^_^
4、房玄龄、魏征、李世勣向崔卢郑王等“山东高门”高价求婚的事,史书在叙述《氏族志》时提了一笔。细节当然是我发挥的。
唐代中原河北一些大家族沿袭南北朝遗风,自认“门第高贵”,不愿意与庶族通婚、连皇室都看不上,而很多大臣士人也承认人家高贵,千方百计送钱要与人结亲。李世民看这事不顺眼,叫妻子的舅舅宰相高士廉主编一部《氏族志》,打压这些山东高门的气焰,结果舅舅没理会领导意图,修成的《氏族志》初稿,还是把博陵崔民干(就本章里魏征巴结的那家)定为第一等高门,骑在皇室头上。
李二陛下于是跳脚开喷,后来又直接下诏定政策让生二胎……不是,让山东高门的代表“五姓七家(陇西李、赵郡李、太原王、荥阳郑、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之间不准相互通婚,更不许收高价聘礼或陪嫁。当然这明发诏书也是搞笑的,他自己都没遵守,他号称自家出身陇西李(或赵郡李),却为儿子李治娶了太原王家的媳妇。
这不算生僻史事,也不多说了。通鉴第二百卷总结得比较简洁:
初,太宗疾山东士人自矜门地,昏姻多责资财,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勋臣家,不议山东之族。而魏征、房玄龄、李勣家皆盛与为昏,常左右之,由是旧望不减,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悬隔。李义府为其子求昏不获,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劝上矫其弊。壬戌,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毋得受陪门财。然族望为时俗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为昏。其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
5、程咬金大家都很熟,不过熟的大概不是那个历史人物,而是评书影剧里的……他的墓志1986年在昭陵陪葬墓出土,里面提到了他的婚姻情况:“前夫人孙氏,县令陆兒第三之女,封宿国夫人。四德允修,六行无忒。降年不永,先归厚夜。年三十有一,贞观二年六月廿一日薨于怀德里第……”后面的为免剧透不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