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又不能否认说,她不认识诺萱,因为,在场的人,不是名门显贵,就是王亲贵胄。
这种事情,一查就查到了。
那辩论的结果,只会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毕竟,在别人眼中,她既承认了曾经和诺萱交好,那她再说:“我从没教过诺萱弹琵琶。”
别人会信吗?
就算信了她,难道心里就没有疑问了吗?
口舌之争,争不出一个结果。
且只要她一下场,诺萱的这盆脏水,就算没把她泼一个结结实实,也多多少少也会溅到一些。
且这样做的话,岂不是让诺萱达到目的了?
诺萱弹琵琶出错,拉她下水,就是要通过抹黑她,挽回她自己的名声。
古代人,尤其是古代女子,名声有时候比性命还重要……
她何必要和诺萱“同归于尽”呢?
第一个选择,是弊多利少。
第二个选择,则是直接否认,说自己没做过这件事,然后默而不谈,交由皇上处置。
看刚才的样子,雍正应该是会向着她的。
他是皇上,一句话下去,在场的所有人都得闭嘴。
但借助权势,只能保证别人不敢明面上谈论这件事,但背地里呢?
舆论这种东西,压的越猛,反弹的越厉害。
中国人骨子里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天然的对弱者的同情心;二是对强权的反抗精神。
雍正向着她,其他人自然就会觉得,诺萱说的是对的。
那等她成了雍正的妃嫔,今天雍正不由分说,向着她的事,更成了板上钉钉的铁证。
连带着雍正的名声也会被连累。
情况就更糟糕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哪怕对某个妃嫔稍微偏宠一点,御史和谏官都会上书弹劾,更不用说,有引诱圣明君主失察之罪的嫌疑了。
八王和九王是雍正的敌对党,方才在那里一唱一和,不断地挑灯拨火,明摆着是想找机会做文章。
她又岂能傻乎乎的入局,成为他们弄权的棋子呢?
所以,第二个选择,看似利大于弊,但却是后患无穷。
这两个选择都要不得。
那应该怎么办呢?
苏沐瑶顶着一众,或诧异、或不解、或质疑的目光,抬眸看向雍正。
雍正眉头紧拧着,眼中带着浓浓的不满。
早知道,她会肯定舒舒觉罗氏说的话,他就不让她开口了。
女子的名声一旦毁了,是什么后果,她不知道吗?
他费尽心力的想要维护她,她倒好……
雍正虽然在生苏沐瑶的气,但心里却已经为她找好了借口。
她年纪轻,头一次遇到这种事,又害怕朕不会护着她,所以有些慌乱。
很正常的。
但接下来,他要说的话,就得好好斟酌斟酌了。
雍正正凝神思索着,苏沐瑶勾了勾唇,又接着自己方才的话,继续道:“但舒舒觉罗氏·诺萱后面说的那些,嫔妾居心险恶,教她弹错琵琶,意欲使她有朝一日,身败名裂……纯纯子虚乌有之说,乃是她为了逃脱御前失仪的罪名,故意构陷嫔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