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日后的清晨,苏洵带着行李和小厮,与一帮朋友出了门。
临走之时,他握住妻子的手依依惜别,像是阔别一个战壕的战友。
“夫人,我走后,家里的一切都辛苦你了。”
程夫人道:“男儿志在四方,官人一定要以学业为重,切莫耽于山川之间。我们都盼着你高中的消息。”
苏洵点头答应。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进京赶考,再考不中实在无颜面对家乡父老。
苏洵又把三个孩子招到跟前,细细叮嘱:“二郎、三郎,在家里好生听你们娘亲的话。尤其是三郎,不许顽皮惹你娘亲生气!”
苏辙鼓着腮帮子没有说话,他怕说多错多。
苏洵又对着女儿道:“八娘,在这个家里你最谦和懂事。替爹爹好好陪着娘亲,替爹娘仔细看管弟弟。”
八娘给父亲作揖:“爹爹,女儿知道了。您尽管放心上京城去。”
告别父亲、告别妻儿,苏洵又一次踏上了他的赶考之旅。
送走了丈夫,程夫人转身就把两个儿子叫进了书房。
程夫人出身官宦世家,幼年时也读了不少书。
丈夫不在家,教养两个儿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她身上。
书房里,一个高高的书桌,兄弟俩一人站一边。
苏辙还小,就比书桌高一点,还得垫个小凳子在脚下才行。
母亲先给儿子念了一遍启蒙书的内容。
都是古文,苏辙听得头晕脑胀。
随后,母亲放了两张白纸在两兄弟面前,让他俩按照书中的内容摹写一遍。
苏辙看着毛笔,头都大了。
想起中学时,他的班主任就埋汰他的字就跟狗刨似的。
最后他能考上重点大学,完全靠的是他的智商。
普通人智商100左右,他超过了110。
毛笔笔尖软趴趴的,只怕写出来更难看。
苏辙抬头,看见对面的哥哥已经认认真真临摹起来,他也只好在母亲的监视下动笔。
没一会儿,八娘请教娘亲刺绣的纹样,叫走了母亲。
可再等程夫人回来的时候,差点没被气死。
只因二郎的字迹端正清爽,三郎写的完全认不出,而且整张纸到处都是墨点子,就连脸上都是墨。
看着母亲生气的脸,苏辙很郁闷。
古文晦涩难懂,繁体字笔画又多,毛笔又用不习惯的他写出的字都变成了一团墨渍。
他真的已经尽力了。
当母亲刚拿起鸡毛掸子,苏辙就一溜烟跑了。
小样!从小苏草就被暴躁的母亲锻炼出了“凌波微步”,躲避挨打这事他熟啊!
但这次程夫人是真生了大气,非要教训儿子不可。
前边苏辙跑,程夫人在后边追,一边追还一边喊:“臭小子,还不给我站住!”
“我站住你就要打死我!娘,我是不是您从茅坑里捡来的呀!”
苏辙一边抗议,一边爬上了院子里的一棵大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