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后院红砖楼。篮球场上偶尔会传来打篮球的呼喊声,林为民踩着楼梯上到二楼。编辑部办公室门的墙边贴着一张从杂志上撕下的封面,看着很朴素,却透露着无比的自信。林为民敲响编辑部的门,等待了两秒便推门走了进去。“龙编!”“呦,为民来了?”龙世辉见到林为民立刻热情的起身,给他倒了杯茶水。上次林为民来是下班的时候,办公室算上龙世辉就俩人。这次赶在中午的时间,办公室的人很齐。龙世辉拉着他给大家介绍道:“各位,这位就是《尤拉之死》的作者林为民。”他又给林为民介绍道:“这是朱盛昌、何启智、刘茵还有小姚。”办公室里算上林为民总共七个人,五个编辑,四个都有名字,到最后一个小年轻那里,直接忽略,连名字都没有。年轻人没人权啊,所以说林为民从来不会自谦叫什么小林,太吃亏。林为民的《尤拉之死》就登在上期《当代》上,他的稿子在付印前大家还都看过,风格独树一帜,让人过目难忘。年近三十的刘茵是编辑部唯一一位女编辑,她笑着调侃道:“真是没想到,《尤拉之死》竟然是这么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写的。”“刘编您过奖了。”“我这可不是过奖。前楼老谢不是还在《读书》上把你猛夸一顿吗?跟他比起来,我这算什么。”她的话让在场众人都笑了,谢明清是《人民文学》小说北组的副组长,跟《当代》一个院儿的,关系都很熟,他在《读书》上发表的书评大家都看过了。龙世辉颔首说道:“为民这篇小说,不管是我们编辑部的同志,还是读者的反馈,总体都是非常好的,老谢多夸几句也是正常的。”寒暄过后,龙世辉拉着林为民回到他的办公桌旁,路过坐在朱昌盛办公桌旁胖乎乎的中年男子时,林为民觉得有些眼熟,刚才大家都介绍了,独独这位没有介绍过。“这次来是稿子写完了?”龙世辉问他。林为民转过头,“是,写完了,这不就拿过来给你看看嘛,帮忙提点意见。”他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叠书稿。龙世辉接过书稿,瞥见他包里还有一叠稿纸,“这些是……”“就是之前张老师跟你聊过的集体写作,我们班里有几个同学也写好了,方便的话也麻烦你给看一下。”林为民顺势将书稿掏了出来,这也是他今天来的目的之一。龙世辉笑起来,“你们这个点子啊,不光是我,连我们编辑部的人听了都觉得特别有意思,都想着一睹为快呢!”然后他扬声道:“来来来,各位,为民把他们那个集体写作的稿子都带来了,大家都来看看。”他这么一说,办公室里的几个编辑一窝蜂的涌了上来,龙世辉办公桌上的一堆稿件顿时变成了香饽饽,不到两分钟便被瓜分一空。林为民的稿子还在龙世辉手里,他是林为民的责编,稿子自然是要他第一个过目。他先是扫了几眼稿子的内容,经验丰富的他看得出来,稿子的水平在线,而且跟之前发表在《钟山》上的《潜伏》完全是两种风格,文字非常冷峻。“同一个故事,两种风格!”他说了一句。林为民道:“是,不能搞的太雷同嘛,所以风格变化比较大。”龙世辉摇头笑起来,“你小子,这可有炫技的成分啊!”林为民赶忙澄清,“可别这么说,顶多就是骗稿费。”龙世辉立刻瞪了他一眼,而后没忍住笑,“亏你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这可都是我挠破了头皮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正经劳动成果,当然理直气壮了。”“好了好了,别贫了,知道你厉害。”“没有没有,都是龙编您调教的好。”“越说你越喘!”逗了几句嘴,林为民说起了他这次来的最大目的。“龙编,其实我这次来还有点事。”“什么事?”林为民指了指他手里的稿子,“我今天来带了不少稿子,之后可能陆续还会有一些写完送过来。我想问问您,看看能不能以这些稿子为基础,出一个专辑?”“专辑?”龙世辉看了看手中的稿子,又看了看林为民,“你小子还真敢想!”“这不是请教您吗?”用着人了,称呼都变了,你变成了“您”。龙世辉敏锐的察觉出这小子的狡猾,他反问道:“你觉得你们凭什么能出专辑?”林为民拿起桌上的杂志,这是刚出的《当代》,今年的第二期,他翻开里面的内容。“龙编,您看看咱们杂志,长篇、中篇、短篇、纪实、讲谈……栏目设的多全啊!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创刊以来还没发过专辑呢,这么大个杂志,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你看我们班同学的这些作品,有长篇、有中篇、有短篇,我们人多作品多,您怎么挑作品都够。专辑的题目我都给您想好了,就叫《讲个故事》。我们文讲所停办二十三年后再度恢复办学,第五期学员以同一个内核集体创作。这个噱头,您觉得怎么样?”林为民一口气说完自己的想法,目光灼灼的盯着龙世辉。龙世辉心里琢磨着林为民的话,尽管不想承认,但他还得得说,这小子的说法确实很诱人。“可一本杂志,全是一个题材,甚至是一个内核,太过单调了。”林为民一听这话,有门儿啊。“龙编,这您就想岔了,咱们这个专辑奇就奇在这个事上。您也应该清楚,哪个看杂志的文学爱好者心里没有点文学梦想啊?可大多数人却都因为缺少写作训练,连如何下笔都不知道。我们这个专辑,正是给大家一次练笔的机会。同一个题材、同一个内核,几十位拥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作家,翻来覆去的给大家演示小说应该怎么写。这难道不就是一次最好的写作训练吗?往大了说,这样的做法完全可以激发出那些拥有潜在创作能力的新人,只要他们愿意动笔,愿意尝试,未来未尝就不会走上写作道路,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您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1980我的文艺时代